您好 ,欢迎来到巩义国际马拉松赛-官网官方网站!
距离开赛还有           
000000   

天下第一城堡群——巩义浮戏山古寨堡群

时间:2018-09-14 10:43   浏览:4477次

        浮戏山古寨堡群位于巩义市东南30公里的新中镇境内,范围包括新中镇南、五指岭以北直至荥阳庙子以西这片纵横十平方公里的山区。南接登封,东连荥阳,中有山峰一百余座,巍峨耸立,谷幽水美,古称阳城山、方山、浮戏山,是中国道教的发祥之地。浮戏山自然环境壮美,素有“云集天色,地溶石花、山峰奇秀、潭泉生涯、石窍怪状、林木仙葩、庙宫星罗、圣迹幽雅的赞誉。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的游览胜地,为中原之名山。

       夏、商及西周时,浮戏山称“阳城山”、“戏童山”、“越戏方”等。《山海经》称它为“浮戏之山”。汉桑钦《水经》称“浮戏山,世谓之方山也。”因在区划上曾属汜水县,所以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列方山于汜水县。至于浮戏山的来历,《汜水县志》的说法是:“泉石欹危,映带左右,晨起伏而凭之,烟霞弥漫,万顷茫然,峰峦仅露其巅,烟移峰动,如众鸟浮水而戏……天下之奇观也,山名浮戏,取义于此。又因山内老庙远近闻名,故浮戏山亦称“老庙山”。 


1、八蜂嶂寨

        八蜂嶂寨  位于巩义市新中镇石殿村南,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东南15公里巩荥交界处。民国《巩县志》载:八峰障寨同治元年程佐尧督修,张佑记。门额石碣题有“清咸丰十一年”等字样。民国十年重修。 

八蜂嶂寨全景

八蜂嶂寨寨门

       八蜂嶂寨现存状况良好,最高峰海拔873米,南边是526米的悬崖峭壁,由东、西、北方是缓坡,寨墙依山势而建,均用石块垒砌而成,长3850米,女墙、箭垛保存完好,墙高8-10米,平均宽2米,有东西两座寨门,门额上均有石匾,上题“八峰障寨”“咸丰十一年”字样。寨门墙高10米,墙厚6.06米,宽1.88米,门过厅高4.6米,宽3.2米,进深4.8米,寨门的门栓洞共4个,相互对应。东寨门80米处有天爷庙一处,庙分三间,宽7米,厚4.5米,高约5米,庙旁存放4块完整的捐资碑,均为民国修庙碑记。

       民国《巩县志》、《浮戏山丛考》等均有记载“……县治东南四十八里有八峰嶂寨,同治元年程佐尧督修,张佑记。”

2、将军寨

        将军寨  位于巩义市新中镇桃花峪村西北500米,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玉仙河中游的凌霄峰上。始建于北宋,称凌霄寨。元季乡豪屯聚处;清咸丰十一年武状元牛凤山为抗击捻军重修,称将军寨,当地人俗称牛家寨。如今寨内还住着一户姓牛的村民,是牛凤山的后人。

将军寨部分寨墙

将军寨石匾

        将军寨现存状况良好,将军寨最高峰海拔973米,周长4166米,由东、西、南三座较大的山峰连接而成,仅有南北两座寨门可入。南寨门高4米,墙厚3米。北寨门雄伟壮观,有城门楼一座,高4.6米,宽8米,墙厚4米,门额嵌一石碣,横书“将军寨”三个大字,右上为“大清咸丰十一年”,左下为“癸巳科牛凤山识”。寨内地势平垣,开阔,有房基20余处,石窑6孔,水窑5个,兵房32间,石碾(碾火药用)2个等遗址,墙体上保存完整的垛口898个,东、西峰各有完整的瞭望台一座。如今寨内还住着一户姓牛的村民,是牛凤山的后人。

       民国《巩县志》、《浮戏山丛考》等均有记载“县治东南七十五里有将军寨……”。

3、凤屏寨

        凤屏寨   位于巩义市新中镇杨树沟村委西南1500米,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响泉河源头。俗称柏树门寨。东寨门门额刻石“凤屏寨”三个字,石匾上有“同治元年孟夏上旬”字样。从建筑技术及城墙建筑风格看该寨系多次重修,有一部分为元明遗物,到清同治年间加以补修而成,因此,该寨创建时代应早于清同治年间。


凤屏寨全景

凤屏寨寨门

凤屏寨石匾

        凤屏寨海拔744.4米,南面是高500米的悬崖绝壁,其它三方和山顶较平坦,表面除裸露的石头外,全被植被覆盖。寨墙由石块平砌而成,寨内面积约100亩,现存寨墙1850米,墙高平均6米,厚1.4—2米;寨门高6.05米,宽1.65米,寨门墙体厚4.08米;门内有拱形成庭,高3.66米,宽2.6米。还存有兵房8间遗址。

        据1991年《巩县志》记载:“风屏寨  位于新中乡小龙池南一公里的回峪沟北,亦名‘柏树门寨’。寨西是天桥峰,山下为玉仙河,依山修筑寨墙300米,寨内现存房基十余处”。

4、天堂寨

        天堂寨   位于巩义市新中镇老庙村村委东南1500米,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二郎山上。

        金元时期巩县混战,忠宋的义民纷纷起来结寨自卫,这个山寨就是在这个局面下修筑的,寨的名字自然就带上了与“仙府”、“神兵”、“天将”等相关的神话色彩,而称为天堂,在清末又把天堂寨改为二郎寨。


天堂寨部分寨墙

天堂寨寨门

        天堂寨保护基本完好,建于海拔854.5米的一座山峰上,现存有南北寨门及残存的寨墙,南门高4米,宽2米,寨墙长150米,宽2米;北门高2米,宽2米,寨墙长200米。主峰以北的山脊有长达780米寨墙,寨墙高5米,厚度为0.48米,全部由片石干砌而成。山峰上有瞭望台三座,烽火台二座及住房遗址八处,其中瞭望台长4米,宽3米,高6米;烽火台长7米,宽5米,高8米。天堂寨又称“二郎寨”。

        据明嘉靖三十四年《巩县志》载:“天堂寨在县东南赵封村,元人郝义避兵于此”。据清乾隆五十四年本《巩县志》载:“元季山寨诸屯 《 施府志》、《方舆纪要》:天堂山寨在巩县东南,又有鹿耳、鸡翎、凌霄、黑山等寨,俱元季乡豪屯聚处。”民国十八年本《巩县志》记载:“《方舆纪要》:天堂山寨,在巩县东南。”

5、黑风寨

        黑风寨  又名黑山寨、黑山头寨。位于巩义市小关镇南岭新村。据《浮戏山丛考》,元时,抗击金兵的义民结寨自卫而修筑的山寨。现仍叫黑山寨,遗址没经过重修。


黑山头寨寨门

        黑山头寨保护基本完好,建于海拔875米的一座山岭上,山脊长达500米。山寨有东寨门一个,寨门成拱形,门长6.5米,宽2米,高2米,两边过道有两耳房,过道高3米,两耳房宽2米,深1.5米,高2米,全部由片石干砌而成,东寨墙长有300米。山脊上有炮楼一座,四方形,长宽各6米,墙厚1.5米,残高2米,空间3米宽,四壁各有瞭望台。

        《巩县志》有记载,据当地居民说原有寨门十四个小门,现存有一个东大门。

6、冷沟寨

        冷沟寨   位于巩义市新中镇岭沟村东北2000米。明本《巩县志》所记鸡翎寨的位置是“在县罗口保,元初台百户立寨于此”。明顾祖禹《读史与纪要·登封》一书中记有“鶏翎山寨在县西北,又有雾豹、王山等寨,皆无未土民樱险自守处也”。据民国本《巩县志》记载:“称为‘大鹰寨’,是清末新中村举人张淡央和张敬轼于清同治二年督修”。主要有柿、核桃、桃、桐、楸树等,寨内原有多户居民,后陆续迁出。

冷沟寨全景


冷沟寨寨门

        寨的方向面东,其正西沿山势东西偏西蜿蜒筑有石砌寨墙300米,高约2米。南北两面为山峰,依山就势修寨门,东北部现存一石砌寨门,高3米,进深1.65米,建筑技术原始,门上无石刻纪年匾额,应为早期建筑,门前为石垒台阶。与东寨门相对的西南山峰现存一石砌寨门,为西寨门,门宽1,9米,高6米,进深3,9米,宽7,5米,寨门中部东西相对还有两孔小室,进深2米,宽1,15米,供人守寨门用。这些建筑为较晚的建筑物。寨门西侧约10米处有一小山神庙。从此寨门向东北沿山势现存有石寨墙200米,高4米,寨墙上筑有垛口。东北角有一烽火台,高5米,长8米,面南背北,砖券两孔窑洞,每个窑洞口宽2.8米,深3米。烽火台北部沿台边建有了望口,现存3个。从西寨门沿西南山势垒砌寨墙280米,高3米,存有十余个垛口,又沿东南山势寨墙500米,部分已坍塌,整个寨子东、西宽500米,南北长500米,东为悬崖峭壁,没有寨墙。

        据明嘉靖《巩县志》所载:元初台百户立寨于此,称鸡翎寨。民国《巩县志》卷三记载:“大鹰寨,宣统二年张祐张敬轩督修”。据明嘉靖三十四年本、清乾隆十年本《巩县志》卷二记载:“鸡翎寨在罗口保,元人郝义于此避兵。”

7、鹿耳寨

        鹿耳寨  位于巩义市小关镇荻坡村东3000米,据《浮戏山丛考》鹿耳寨建于元代。60、70年代是新中公社林场。

鹿耳寨全景

鹿耳寨内部

鹿耳寨建筑遗迹

        山峰断断续续约有500米,中有一寨门,青石垒砌。在东南山峰顶部有一建筑。东部山下有一片用青石垒砌的高台,上有建筑,已坍塌,似为此寨关口。整个寨东西长1500米,南北宽500米,面积750000㎡。

        以山峰陡峭险峻,天然而成寨。因以绝壁为寨墙,整个寨形状仿佛鹿耳,故称“鹿耳寨”。据明嘉靖三十四年、清乾隆十年本《巩县志》卷之二记载:“鹿耳寨在赵封保,石峰峻绝,千仞壁立,上有泓水,止一小径可通,可以避兵”。

8、穆桂英寨

        穆桂英寨   巩义市新中镇峡峪村东南1500米,位于冷沟寨的东侧约2公里。

       据考证,应为北宋末年,当地义军为保护宋陵,抗击金兵所建。另据明嘉靖三十四年本的《巩县志》记载:“县东南罗口保,宋将孟良立”有孟良寨,此寨在穆桂英寨西15公里的夹津口镇铁生沟西南山上。



穆桂英寨全景


穆桂英寨寨墙

        古寨狭长,寨墙依山势而建,在山东侧时有时无,绵延约1.5公里。其中最高处1.8米,最低只有0.3米,寨墙厚度平均为1米,最宽1.2米,最窄处0.6米。

        据当地村民传说,穆桂英曾在此筑寨,寨西北角下有穆桂英上马石,西南有穆桂英箭穿山。山上有座石崖,当地群众称:金銮殿。据传有人在山上还发现有铜箭头。

       浮戏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环境使其成了天然的军事屏障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为抗击敌人,人们在山峰上筑起一个个寨堡,扼守着山隘、险关,它们既各自为战,又相互支援。浮戏山的寨堡历史,可以上溯到宋代,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,一千多年来,从没有间断过。至今仍残留在浮戏山大小山峰上的众多寨堡,记录着当年两军对峙中森严壁垒的史实。

         浮戏山古寨堡群数量众多,历史悠久,保存较好,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现状及历史,是一座天然的军事寨堡博物馆,有较高的史料价值。同时,因其处于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内,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。